这位萧山人60岁时收到毛泽东的祝寿题词,在中国历史上名气不小!
建党百年,萧然大地上曾经涌现了无数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。
萧山日报推出《寻访萧山百年红色印记》主题报道,将走访萧山的红色革命地,以这些红色地标为起点,挖掘红色精神与萧山发展之间的联系,重现在萧山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,纪念重要历史人物、革命烈士、英雄模范。
有这样一位萧山人,在他60岁时,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“老当益壮”以示祝贺,他就是瞿缦云(又名瞿宪文)。
丁嘉兵/制作
如今,来到萧山区河上镇大桥村,你可以到他的故居看看,了解他追求光明、甘于奉献的一生。“瞿缦云名气很大的,算得上是萧山的一代名医。”一位村民这样说。
曾就读于广济医校
后创办萧山第一家西医医院
1883年,瞿缦云出生于河上镇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,年少时在家就读私塾,1906年卖田求学,考入杭州由英国人梅藤根创办的广济医学专门学校,是广济医院的附属医校。
说到广济医院,它是浙大二院的前身。其附属的学校广济医校在当时也很厉害,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西医院校之一,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、药、产等医学人才。
瞿缦云是广济医校第七届医科毕业生
只是,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,瞿缦云还未及正式毕业,就投身于革命。他与同学一起,冲破学校的阻拦,救治伤员,后到上海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,先后分派到汉口、南京等战地救治伤员。
1913年,他回到家乡萧山,在地方士绅的资助下,创办了萧山有史以来第一家西医医院——“萧山医院”,他想以医报国为民,这一做便是十几年。
参与萧山大革命
全力以赴开展农民运动
1926年冬,北伐军进军浙江,掀起大革命高潮。上级派共产党人宋梦岐到萧山,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。当时应宋梦岐的邀约,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傅彬然等回到家乡萧山,掀起了萧山的大革命高潮。
在这过程中,瞿缦云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,并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,联系农村亲友,组织农民协会,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以成立农民协会、实行“二五减租”为主要目标的农民运动。
1927年,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”政变,大革命运动被反动派所镇压,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转入地下。然而,在此情形下,他依旧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提出了入党申请。当年,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年过五旬身赴延安
一心一意埋头“救死扶伤”
1937年3月,日军大举侵华在即,瞿缦云奉命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延安。抗战全面爆发后,大批青年投奔延安,他的工作量也骤然增加。而此时,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,但他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,无条件地服从组织上的频繁调动,尽自己所能精心救治伤病员。在当时,不少病伤员都说他“越老越精神”。在1942年瞿缦云六十寿辰时,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“老当益壮”四字祝贺。
毛泽东亲笔题词“老当益壮”(原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)
1943年,因严重风湿性关节炎,他不幸瘫痪。组织上设法从敌占区弄来针剂,他既感激又极为不安,常将针剂留给需要的病人,自己以针灸治疗。当病情稍有好转,他就积极深入病房,带病为伤病员服务。
一生“闲不住”
为西医发展贡献力量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他有了新身份,他先后成为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、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主任。由于他是正规的西医学科医生,便利用这个机会认真贯彻党提出的中西医结合,创造新的中国医学的方针。
瞿缦云故居
1958年,他正式退休,但他闲不住,义务担任了街道干部,不论天晴下雨、严冬酷暑,东奔西走地为群众服务。最终,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,强令他停止一切社会工作。但他即使在家,仍“闲不住”,他将自己的一些医术逐条逐条加以整理,提供给曾经工作过的图书馆,供医务人员参考。
1962年3月18日,瞿缦云与世长辞,享年80岁。
文/陆意
视频/丁嘉兵
编辑/俞海波
你可能想看
点